 学名:Leucaena leucocephala (Lam.) de Wit; 主要特性:高产;优质;抗逆; 其他; 原产地:中美洲; 银合欢原产墨西哥南部尤卡坦(Yu-catan)半岛。大约在公元1600年以前传入菲律宾,其后印度尼西亚、夏威夷、毛里求斯岛、澳大利亚北部亦引种栽培。19世纪,印尼和非洲把银合欢作咖啡、可可、金鸡纳和胡椒等作物的荫蔽树或氮来源树种。
中文学名:
银合欢
拉丁学名:
Leucaena glauca (L.) Benth.
别称:
白合欢
界:
植物界
门:
被子植物门
纲:
双子叶植物纲
目:
蔷薇目
科:
豆科
属:
银合欢属
英文名:
Horse Tamarind
目录 植物属性
植物形态采集信息应用价值人工栽培
展开
编辑本段植物属性
植物简介
国内一些书刊、树木(苗木)名录上,把Leucaena glauca(Willd.)Benth.称为银合欢;而把L.leucocephala(Lam.)de Wit称作“新银合欢”。把这两个拉丁学名看成是两种植
银合欢(8张)物是不对的,它只是异名与正名的关系,所谓“新银合欢”,实际上就是银合欢。此外,还有中名冠以地名的银合欢,如“萨尔瓦多(新)银合欢”、“菲律宾银合欢”等,也都是银合欢这个种,只不过是类型、品系或来源地不同而已。 (参考出处:亚热带植物科学 , 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, 编辑部邮箱 1984年 02期 期刊荣誉: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) 科属:豆科、银合欢属
形态特征
高2~6m,幼枝被短柔毛,老枝无毛,具褐色皮孔,无刺。叶为二
银合欢植株 回羽状复叶,叶轴被柔毛,托叶小,三角形;羽片4~8对,长5~9(~16)cm,在下一对羽片间有黑色腺体1枚,小叶通常5~15对。头状花序常1~2腋生,直径2~3cm,苞片紧贴、被毛、早落;总花梗长2~4cm;花白色,花萼长约3mm,顶端具5细齿,外面被柔毛;花瓣狭倒披针形,长约5mm,背被疏柔毛;雄蕊10枚,通常被疏柔毛;子房具短柄,上部被柔毛,柱头凹下呈杯状。荚果带状,长10~18cm,宽1.2~1.8cm,顶端凸尖,基部有柄,纵列,被微柔毛;种子6~25粒,褐色,扁平,光亮,长约6mm。 生态特征
灌木或小乔木,常生于低海拔的荒地或疏林中。幼株对冻害比较敏感,成熟植株具有较强的抗冻害能力。由于银合欢根系能够深入到土壤深层,因此抗旱能力非常强。花期4~7月,果期8~11月。种子繁殖
如果你对我发布的 《合欢种子》 感兴趣,请打我手机,并告诉我你是在园林网上看到我发布的产品,我会给你报价并详细的介绍我们的产品,谢谢。 |
|